
文章作者:admin 时间:2020-06-27 23:41
29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2015年蚕丝被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51.9%。
本次抽查采取“神秘买家”从电商平台买样的方式,抽取了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和四川12个省(市)135家企业生产的154批次蚕丝被产品。涉及天猫、京东商城、1号店、当当网、亚马逊5家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其中,抽查了天猫销售的67批次产品,涉及67家生产企业;抽查了京东商城销售的36批次产品,涉及36家生产企业;抽查了1号店销售的26批次产品,涉及26家生产企业;抽查了当当网销售的12批次产品,涉及12家生产企业;抽查了亚马逊销售的13批次产品,涉及13家生产企业。
本次抽查依据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和GB/T 24252-2009《蚕丝被》等标准要求,对蚕丝被产品的甲醛含量(胎套)、pH值(填充物及胎套)、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胎套)、耐水色牢度(胎套)、耐酸、碱汗渍色牢度(胎套)、耐摩擦(干、湿)色牢度(胎套)、纤维含量(填充物及胎套)、填充物品质、填充物含油率、填充物质量偏差率1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
本次检出75家企业生产的80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天猫37批次、京东商城22批次、1号店11批次、当当网6批次、亚马逊4批次。从不合格名单中发现,御品天香、安睡宝、雅鹿、春雨江南、北极绒、诗画江南、欧莱罗家纺、睡冬宝等榜上有名。
不合格的项目主要分布在pH值(填充物及胎套)、纤维含量(填充物及胎套)、填充物品质、填充物含油率、填充物质量偏差率项目上。
其中,pH值项目有16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在加工工序中所用助剂为碱性化学物质,后续洗涤不充分,导致碱性过高。
纤维含量项目有5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以化学纤维冒充天然纤维,以柞蚕丝冒充桑蚕丝。
填充物品质项目有1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填充物以短丝绵冒充长丝绵。
填充物含油率项目有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填充物丝绵精炼、洗涤不充分,含蛹油过高;另一方面,丝绵加工过程中加入过量油脂类助剂也是导致含油率检测项目超标的原因。
填充物质量偏差率项目有3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减少产品填充物重量。